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详细

我国生育力保护研究取得新突破 专家呼吁构建“生育友好型”诊疗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部门:妇产中心
作者: 朱亭佳 莫钰兰 王安瑾

2025年8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2025年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生育力保护研究新进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深圳圆满召开。本次大会以“加强生育力保护,守护全生命周期”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妇产科、生殖医学、肿瘤科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前沿技术与临床策略,多项研究新成果引发关注

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中心主任李长忠教授主持。

 

 

 

生育力保护亟待融入肿瘤诊疗全程

随着肿瘤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保护患者生育能力成为重要课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黎杰运在致辞中指出,生育力保护不仅关乎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涉及国家人口健康质量和家庭幸福。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狄文教授强调,应在规范肿瘤治疗的同时高度重视患者生育力评估与保存,将生殖健康保护理念融入肿瘤诊疗全流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通过视频致辞,呼吁打破专科壁垒,推动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的发展。

 

 

 

多项新技术与个体化方案受关注

会议期间,专家们围绕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内分泌等关键领域的生育力保护热点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妇科肿瘤生育力保护方面,专家们针对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的保育治疗适应症、难点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子宫肌瘤创新术式、PCOS促排卵规范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推出多项个体化治疗方案。辽宁省肿瘤医院杨卓教授对2025版《CACA子宫内膜癌生育保护指南》作了系统阐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姚吉龙教授分享了子宫畸形微创治疗新进展、金平教授分析了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六大难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盛修贵教授总结了放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及保育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指出需科学统筹肿瘤治疗与生育管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方面,李长忠教授强调应重视青少年内异症的早期诊断与长期管理,以控制疼痛、保护生育力为核心目标会议同时分享了多个疑难病例,展示了单孔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成效。专家共识认为,需加强内异症的早诊早治,并通过MDT协作与中西医结合,推动其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

生殖内分泌与男性生育力保护方面,专家们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光动力疗法应用、卵巢癌维持治疗、男性生育力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在肿瘤化疗期间及时启动生育力保存流程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人工智能在生殖医学、维生素及新药在卵巢功能保护中的潜在作用。在男性生育力保护方面,京大学第三医院洪锴教授基于16年临床数据,确立显微取精术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金标准

 

构建“生育友好型”体系成共识​​

大会“名家论坛”环节,专家们一致呼吁构建“生育友好型”诊疗体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援引数据指出,约有11.3%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低于45岁,生育力保护需求巨大。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丽教授倡导肿瘤治疗应从“以瘤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与会专家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一是亟需建立覆盖评估、干预到长期随访的生育力保护全程化管理体系;二是必须大力推动多学科协作(MDT),整合妇产科、生殖医学科、肿瘤科等力量;三是积极应用微创技术、卵巢组织冻存等创新手段;四是加强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基因筛查等基础工作;五是重视青少年相关疾病的早诊早治。

本次大会通过学术报告、手术演示、共识解读和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在生育力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提升该领域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水平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助力更多年轻患者在抗击疾病的同时实现生育愿望。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