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北大深圳医院新增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5年新年伊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学科建设就迎来了好消息。
在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4年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中,北大深圳医院的皮肤科、护理(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科等三个专科上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让患者看好病的重要保障。北大深圳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十四五”以来,在“一体两翼两支撑”发展战略下,通过强化学科融合、平台支撑、人才驱动和智慧赋能等举措,全方位支持优势学科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拳头学科”。近三年,骨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科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通外科、骨科、妇科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而在此前,获批过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还有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医学检验科等专科。此外,医院还有21个学科还获得复旦医院排行榜华南专科声誉榜提名。18个学科STEM量值(科技量值)排名位于全国前100名。医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促进患者就医体验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此次,皮肤科和医学影像科再次、护理(临床护理)首次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医院学科建设的新成果。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未来,北大深圳医院也将按照“强优势、调结构、补短板”的思路,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契机,不断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新格局,以新致远,助力深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病有良医”。
皮肤科
皮肤科是北大深圳医院的“王牌科室”之一。该学科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在2012年就首次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还依托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先后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朱学骏教授团队”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涂平教授团队”。
在学科带头人于波教授的带领下,皮肤科建成损容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皮肤外科与肿瘤、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病理与疑难病等5个成熟的亚专科,开展光动力技术治疗感染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综合治疗技术、难治性免疫性皮肤病的新型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医疗美容相关不良反应综合救治、疑难重症皮肤病综合救治技术等9项特色技术,不仅切实解决患者的各类皮肤问题,还满足社会大众对美的高品质追求。
护理(临床护理)
护理学科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牵头成立深圳市慢病护理管理专科联盟,获批深圳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市医防融合社区护理项目组牵头单位、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依托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两次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洪君主任护理团队”。
北大深圳医院护理团队现有护理人员1400余人,护理单元63个。2004年至今共开展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近700项,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创新,获得亚洲、国家、省、市级质量改善奖项5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市级55个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累积培养来自全国的964名专科护士。护理学科致力于攻克急危重症护理和高精密新技术的护理难题,依托智慧病房和医防融合智慧护理管理平台,打破院前-院中-院后科室的壁垒,建设打造紧急后护理、围手术期管理、慢性疾病管理以及医防融合全链条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周期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曾于2012年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拥有深圳市医学影像临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和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依托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先后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金锐教授超声影像医工联合专家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安锐教授核医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团队”。
依托深圳众多科研院所和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医学影像科一直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诊断研究,合作开发了脑结构和功能高速、高分辨率、多视角成像技术,开展神经多模态高分辨率影像检查,为神经内科临床诊疗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强有力的诊疗决策支持及脑健康管理方案。目前,该技术在深圳市多家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