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女子携“柚子”大巨瘤 北大深圳医院单孔腹腔镜“无痕”拆弹
近日,一名51岁的女性患者带着一个如怀孕6个月大小、填满盆腔的巨型子宫肌瘤,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妇科团队的努力下,通过高难度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卸下“重负”。这场在肚脐褶皱处开启的精细活,不仅根除了困扰她十二年的病痛,更实现了她“术后无痕”的愿望,彰显了现代妇科微创技术的人文关怀。
从“小弹珠”长成“柚子”,尿频血尿苦不堪言
在北大深圳医院的妇科病房,51岁的李可(化名)终于能轻松地抚摸自己平坦的小腹。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揣着一个巨大的“石头球”,让她行走坐卧都备受煎熬。
时间回溯到12年前,39岁的李可在一次体检中首次发现子宫内有一个2cm的小肌瘤,像玻璃弹珠一样大小。“报告写着良性,身边很多朋友都有,就没当回事。”李可回忆道。此后的岁月里,这颗“种子”悄然生长。
2021年,再次复查彩超显示肌瘤已长至5cm,医生建议手术。但一想到传统开腹手术会留下的长长疤痕和漫长恢复期,李可退缩了。“再等等吧,说不定它就不长了。”她转而寻求中药调理,然而事与愿违,肌瘤仿佛被“喂养”般,以每年1-2cm的速度持续膨胀。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症状:尿频、尿急、夜不能寐,月经量倍增,下腹坠胀感让她连走路都感到吃力。“摸着肚子里硬邦邦的肿块,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可就是害怕手术。”李可坦言。今年初,当彩超报告显示最大肌瘤已达150×104mm,如柚子般大小,子宫被撑大如孕6月时,多家医院均告知她“只能开腹”,这让李可陷入无助与绝望。
微创技术打破困局,个体化方案精准下刀
转机来自朋友的推荐。抱着一线希望,李可从香港赶到北大深圳医院,找到了妇产中心妇科副主任兼妇一病区主任王云飞。
接诊后,王云飞团队为李可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复杂:子宫内多发肌瘤,最大的已穿透子宫壁压迫内膜,整个子宫被撑得变形,严重挤压盆腔内其他器官。“正常的子宫像一只倒置的梨,拳头大小。而患者的子宫因巨大肌瘤已超出盆腔,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压迫症状。”王云飞解释。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高达25%。但并非所有肌瘤都需要手术,关键取决于大小、症状以及患者的生育需求。王云飞介绍,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定制,“对于无生育要求、肌瘤多发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选择;而对于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则可行肌瘤剔除术,但需告知有近50%的复发可能。”
综合考虑李可肌瘤巨大、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且对美观和恢复速度有强烈期望后,王云飞团队决定迎难而上,为她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这种术式所有操作都通过肚脐一个约2厘米的小切口完成,既能彻底解决问题,又能实现体表无痕、快速康复,是对她最理想的选择。”
脐部方寸间的“精细战”,2厘米小口取出“巨瘤”
手术日清晨,李可被推进手术室。无影灯下,一场在方寸之间展开的精细操作开始了。
麻醉成功后,王云飞团队在李可的脐部天然褶皱处切开一个约2厘米的小口,并置入单孔腹腔镜穿刺器。这是整个手术的关键入口,也是最大挑战——所有手术器械都需经此“一线天”进入腹腔,操作空间极其有限,器械之间极易相互“打架”。
“先分离粘连,小心输尿管!”王云飞轻声指令,手中的超声刀精准地在毫米级间隙中操作。由于子宫长期被肌瘤巨大占据,已与盆壁粘连,分离过程耗时40分钟,远比常规手术漫长,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避免损伤紧邻的输尿管和血管。
当子宫被完整切除后,真正的考验来临:如何将一个“孕6月”大小的子宫从2厘米的切口取出?答案是将子宫装入特制取物袋中,然后像“削苹果”一样,将其在袋内削成条块,再逐一取出。这个过程极度考验医生的耐心、技术和体力,王云飞需要长时间保持扭曲的姿势,确保既快速取出组织,又不破损取物袋污染腹腔。
历时数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出血少,王云飞用可吸收线精细缝合脐部切口,完美隐藏了手术痕迹。当李可醒来,第一时间摸向腹部,几乎找不到手术印记时,她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口子,真能装下那个大家伙?”
医生提醒:微创时代不必“带瘤忍痛”,早诊早治是关键
术后第一天,李可便在护士搀扶下床活动。没有想象中的剧痛,只有脐部轻微酸胀。术后三天,她顺利出院,困扰她多年的尿频、腹胀等症状随之消失,血红蛋白也稳步回升。
“我给朋友发了肚子的照片,他们都不信我刚做完大手术。”李可笑着说,“要是早知道有这种技术,我何必苦熬12年。”
李可的经历并非个例。据悉,自2021年以来,北大深圳医院妇产中心已成功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超1000例,其中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就突破700例。团队更将达芬奇机器人技术与单孔腹腔镜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和灵活性,应用于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切除乃至早期妇科肿瘤手术。
尽管子宫肌瘤多为良性,但若放任不管,可能持续增大,引起贫血、压迫症状甚至影响生育。“现在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单孔、经阴道等微创术式已经非常成熟,患者无需再因恐惧开腹手术而‘带瘤忍痛’。”王云飞说。
他提醒,育龄女性应重视定期妇科检查,一旦发现肌瘤增长或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评估,选择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真正实现‘治人’又‘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