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医院骨科6项科研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近日,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团队取得多项重大科研突破,6项创新研究成果接连登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高水平期刊。这些研究为神经损伤、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骨缺损修复等常见骨科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策略,未来有望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 (OA) 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然而由于关节腔的独特结构,药物会通过滑液和致密的无血管软骨基质快速清除,导致药物利用度低。
针对骨关节炎药物易被关节腔清除的问题,骨关节科研究团队设计出“仿生纳米脂质体”,能精准将药物送达软骨细胞,延长药效时间。动物实验显示,该技术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为OA药物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策略。相关的科研成果《工程化软骨细胞膜伪装的抗铁死亡载药脂质体:一种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高效软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
另外5项科研创新成果包括《含镁渐层纳米纤维膜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再生》,团队研发了一种含镁新型生物材料,可长效释放镁离子,帮助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为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希望。《CD45+纤维细胞富集并进行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诱导髓核组织纤维化与椎间盘退变》,揪出了椎间盘退变“元凶”是纤维细胞,为开发椎间盘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内源性双响应和自适应丝素蛋白-氧化镁基支架,增强免疫调节对骨修复的作用》,团队开发了一种可自适应形状的智能支架,能根据骨缺损部位的微环境动态调整,促进骨组织再生。《可降解锌表面成血管-成骨耦合和抗破骨的金属-有机/无机杂化涂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则是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难愈合的问题,团队在可降解锌金属表面设计了特殊涂层,大幅提升骨折修复效率。《磁驱动生物杂化血凝胶纤维用于实时X射线成像透视跟踪下的个性化颅内肿瘤治疗》是脑瘤治疗的新突破,团队联合多机构研发出一种磁性生物凝胶,可通过X射线实时追踪,并在磁场控制下精准释放药物至脑瘤部位,该技术为脑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上述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团队牵头,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香港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完成,并获得国家及地方、医院科研基金支持。
2023年,北大深圳医院骨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团队以此为契机,以临床转化为目标,大力开展“医工结合”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未来骨科将继续聚焦临床难题,强化“医工交叉”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力发展骨科前沿新技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高水平建设骨科现有的各级科研平台,加快推进“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患者福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