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男子车祸后心脏骤停 深圳医警接力让他死里逃生
近日,深圳一男子发生严重车祸,当场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深圳交警、市急救中心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简称“北大深圳医院”)等多方合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共同完成一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接力赛。
早高峰期遭遇车祸,警医联动救护车10分钟抵达
“砰——吱——!” 2025年8月12日早上7:13分左右,福田高铁站旁的深南大道上,一声紧急刹车声紧接着一声撞击声响,一名年轻男子与小轿车相撞倒地。目击者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早上7:16分,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值班室内,警铃大作。“福田高铁站旁的深南大道发生一起车祸,患者受伤严重,赶紧走!”急救医生看了一眼120派车单,跟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奔向救护车。
时间就是生命!救护车立即鸣笛出动。
虽然正处于上班早高峰期,救护车仅用10分钟便抵达现场。
此时,交警已在现场维持秩序,而现场目击者正在120调度员的“隔空”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
迅速赶到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上前检查,发现患者已丧失意识,濒死样呼吸,头枕部正在出血,下肢出现大创伤出血,无法触摸到颈动脉搏动,初步诊断为“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他们立即接手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利用球囊辅助患者进行通气。
恰巧此时,市急救中心主任朱虹上班途经抢救现场。她见地上一大滩血,即刻停车上前,协助医护进行二次循环评估,连接心肺复苏仪,指导止血包扎及建立静脉通路,用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转移上救护车。
随后救护车拉响警笛,铁骑全程护送,社会车辆闻笛而让,道路畅通无阻,快速将患者送到北大深圳医院。
创伤救援“一键通”,让危重患者“零等待”
事故现场,现场第一目击者、120调度员、交警、急救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北大深圳医院内,创伤救治团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接力”救治。
7:32,北大深圳医院就启动院前预警系统,为患者开了创伤救治通绿色通道,急诊二线医生、急诊住院总和创伤救治团队也紧急赶往抢救室。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主任范昭介绍,通过院前预警系统接受到患者基本信息,创伤救治团队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提前做好抢救准备,让危重患者救治“零等待”。
幸运的是,7:38,在救护车内,经过医护人员的持续抢救,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肢体慢慢有了反应。
7:48,救护车抵达急诊科,患者被迅速送入抢救室。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低血压、低血氧,仍然是处于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休克、深昏迷状态。
创伤救治团队迅速展开一系列抢救,床旁超声和X光检查、紧急输入“万能血”、止血、补液、抗休克等一系列治疗处理有条不紊地进行。病情稳定后,患者转入了ICU 密切监护治疗。
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北大深圳医院骨关节科王德利主任为患者完成右小腿切开减张和右跟骨结节牵引手术,保住了右小腿。微创介入科余宏建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下腔静脉造影和滤器置入手术。系统及时有效的救治,让患者与死神擦身而过,最终转危为安。
创伤救治链条环环相扣,让患者“死里逃生”
创伤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各年龄段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创伤性心脏骤停(TCA)又是创伤救治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TCA约占全部心脏骤停的近10%。根据EuReCaTWO欧洲范围内的研究,TCA死亡率非常高,取决于是否包括院前死亡或创伤系统的发展,其死亡率范围为92.3%-100%。这意味着10个TCA中就有9个死亡。
范昭表示,这个患者发生创伤性心脏骤停后,还能“死里逃生”,就得益于深圳高效智能化的院前急救网络、MPDS医疗调度体系,高质量的警医联动院前急救体系,以及医院创伤救治“一键通”模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医疗救治链条。整个救治链条反应迅速、争分夺秒、精准调度、科学救治,参与的每个部门、每个人跑好“生命接力”的每一棒,大大提升了创伤患者的救治率。
在“生命接力”第一棒,市急救中心迅速启用MPDS(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压缩急救“空窗期”。120调度员通过语音和视频,对呼救者进行远程医学急救指导,抢抓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提升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在“生命接力”第二棒,市急救中心依托智慧急救网络,加快院前救护车调度,实现“上车即入院”。120调度员按照“就急、就近、就能力”的原则,智能快速调派救护车,让急危重症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高质量救治。
在“生命接力”第三棒,深圳“无忧避让”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救护车能够在上班早高峰交通最繁忙时段,能够在交警的全程护送及社会车辆的文明避让下畅通无阻。
在“生命接力”第四棒,北大深圳医院新急诊楼启用后,打造高水平全周期一站式诊疗平台,流程与体验更优化,创伤救治“一键通”模式和专业的创伤团队,让危重患者“零等待”,在最快时间得到专业规范的救治,挽救了患者生命。在患者情况稳定后,医院又以一体化统筹院内救治,联动多学科进行会诊和治疗,完成DSA、骨科等系列手术,并保住了患者的下肢。
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这场“生命接力”,不仅是北大深圳医院多学科团队高水平救治能力的体现,更是深圳多部门高效联动机制及公众大力支持和参与急救的生动写照,为深圳创伤患者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