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运动医学成果转化 第二届医学装备创新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分赛圆满落幕
9月20日至21日,一场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聚焦运动医学产学研转化的创新盛宴在深圳市新华医院举行。活动以“人才驱动创新,协作加速转化”为核心,来自国内外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及企业的16支创新团队同台竞技,汇聚政、医、企、资四方力量,成功孵化出一批极具潜力的转化“种子”,为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飞创科等国内外16所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团队参赛。
大赛首日,在深圳市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概念验证中心(落户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的支持下,率先启动了“医企对接会”,搭建起创新团队与产业之间的桥梁。16支参赛队伍与10家运动医学头部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聚焦技术研发、临床转化等核心议题,推动一批涵盖智能康复设备、精准诊疗器械、术后干预技术等方向的创新项目实现资源对接。随后,参赛团队还走访国内 AI 制药第一股企业,实地感受人工智能在医疗研发与精准治疗中的深度应用。
在创新培训环节,多位专家从科研、产业、政策及临床等多维度分享了实践经验与前沿见解。晶泰科技创始人温书豪分享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路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运动医学团队带头人陈世益教授探讨了运动医学学科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周丽萍解读了深圳医疗装备创新政策,中国医学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宁分享了跨领域资源整合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张新涛分享了运动医学技术落地临床的实践心得。现场互动热烈,多元观点碰撞融合,为创新团队提供了实质性的指导与启发。
在第二天的决赛中,各团队通过5分钟主旨演讲,结合实物展示,全面阐述项目背景、技术创新点与应用价值。来自全国运动医学科室、国内融资头部企业、私募基金、政府等‘政医企资’领域的 10 位评委”,从技术创新、团队能力、知识产权、经济效益与风险评估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
经过激烈角逐,一批优质创新项目脱颖而出,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基于肌电反馈的智能可穿戴肌肉康复训练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运动医学科的“头端可弯曲无线电子关节软镜”斩获一等奖;南飞创科的“仿生智能动力假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的“髋关节聚氨酯人工盂唇”、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LIGATACT人工韧带”及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的“仿生人工骨在腱骨界面重建中的应用”获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解放军第九二六医院、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支团队获三等奖。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该科室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科室重视践行“大运动医学”理念,布局“运动损伤、运动康复、运动处方、体卫融合、运动科普、科研转化”“六位一体” 发展路径;同时高度重视科研转化,依托深圳创新政策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创建了国内首个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概念验证中心。通过举办此次创新转化大赛,科室进一步构建 “政医企资” 协作机制,打造运动医学产学研转化全链条平台。
“政医企资”四方协作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引擎。本次活动通过以赛促创、资源对接与多元交流,不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更明确了运动医学产学研转化的发展方向,有效推进运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协作与成果转化,为我国运动医学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