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 三名工程 详细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俞光岩教授口腔颌面外科团队简介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部门:口腔医学中心

一、科室概况与引进团队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由175名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包括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及各类高层次人才。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全面发展,是多个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其学术影响力和科技实力在华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自2016年起,在三名工程的引领下,科室荣幸地引进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俞光岩教授领衔的团队。这支团队,源自1941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医学院齿科,是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领军力量,以其规模、专业覆盖、技术力量和学术教育影响力著称。俞光岩教授团队由7位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香港牙医学院的著名专家组成,专注于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创伤修复重建、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的基础研究等领域。

 

二、团队组成与合作模式

     “三名工程团队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本地团队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元化、互补性强的高层次医疗团队。在三名工程团队的指导下,科室成员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共同推动科室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合作模式包括专家门诊和查房、手术指导、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远程会诊、技术推广、科研协作以及教学交流等,确保了技术和知识的高效传递。在这种紧密的合作下,科室成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面发育畸形、涎腺疾病、口腔黏膜病变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提升了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临床成就与技术创新

       在三名工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临床成就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室成员成功实施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数字化外科辅助正颌手术、个性化修复重建技术、唾液腺内镜手术、颞下颌关节手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疗的精确度和患者的治疗效果。科室作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以及深圳市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全方位开展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诊疗工作。此外,科室牵头成立了深圳市口腔颌面部疑难病专科联盟,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和加强医患沟通,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巩固了科室在华南地区的领先地位。

 

四、科研进展与学术贡献

       借助三名工程团队的高层次平台,科室成员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室成员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CELL DEATH & DISEAS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获得了环状RNA应用、辅弓件及牙齿矫治器、上颌腭部容积测量方法、二磷化钼光热试剂制备等在内的多项发明专利。科室作为广东省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单位,以及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口腔医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通过举办和参与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扩大了学术影响力。科室成员的科研成就和学术贡献,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科室的持续发展和学术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团队带头人

 

俞光岩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曾任第五届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主席。1996年至2009年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主攻研究方向为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唾液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症。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30余篇,其中SCI收录23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近90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英国爱丁堡和英格兰2家皇家外科医师学院先后授予Honorary Fellowship

团队核心成员

 

郭传瑸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口腔医学分会召集人等,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各种科技奖励10余次。

 

彭歆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AOCMF中国区主席。主要专业领域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和缺损重建、唾液腺疾病和数字技术应用,发表论文288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王晓霞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支部书记,病区主任

学术兼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与正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颅面外科(AOCMF)国际讲师,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专家库成员。

临床专业特长: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面部骨骼轮廓整形,复杂颌骨畸形牵引成骨矫治。

历年来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43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或专著6部,主译专著1部,参译专著3部。以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曾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年度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会议英文发言一等奖。

 

陈刚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PI,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兼职PI2019年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0年获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3-2014年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7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细胞外囊泡与肿瘤免疫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 Nat Commun, Cell Rep,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 Cancer Immunol Res, J Extracell Vesicles, J Dent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授权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基金5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获2023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黄洪章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ICD );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顾问,粤港澳大湾区口腔健康联盟創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创会会长;曾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第五届监事会副监事长、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主编、参编专著多部;已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多项;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九届中国医师奖,第四届国之名医奖。

 

郑立武

BDS,MD,PhD,现任职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宾夕法尼亚大学兼职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教学主任,BDS IV主考官, PBL教材编写委员会主席。AO基金会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等十余家专业杂志编委。主译专业著作2部,发表著作章节9部,SCI论文100余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